2013年6月5日 星期三

多焦點或無焦點的風景?談談這方面的畢卡索



引自: http://桌遊.net/wiki/index.php?title=%E7%9B%AE%E9%8C%84:%E5%9C%96%E6%9D%BF%E9%81%8A%E6%88%B2-%E6%A0%B9%E6%93%9A%E8%A1%A8%E9%81%94%E6%96%B9%E5%BC%8F%E5%88%86%E9%A1%9E

    畢卡索是少數專注「造形」的藝術家,也就是特注視覺細微差異的造形實驗;以上是十分著名的作品,從(符合視覺的)簡易素描,到必須啟動心智去感受的(也就是和視覺經驗有點距離,需要腦袋去做轉換的)──完形心理學說的心理活動,這方面有其理論上的說明……


找到其簡易法則去練習之,並不是很難的事,在今天而言……因為只要能「找到『看』的方法」。畫家的專業不就在於:看的到就畫得出嗎?(這和視網膜複製的宣稱是完全不同的)!


http://happypainting.pixnet.net/blog/post/4277249-%E7%95%A2%E5%8D%A1%E7%B4%A2%E7%AB%8B%E9%AB%94%E6%B4%BE%E5%89%B5%E4%BD%9C%E7%B7%B4%E7%BF%92
建議觀者可以看看各家對於這類型的介紹(即,如何觀賞一幅畫),有「方法『解說』」……

http://blog.udn.com/DDPisShit/3756644
畫出↗這類的圖已經和群眾拉出一道很長的視覺經驗距離,走到這一步,這種激進的實驗,對人類的視覺是重大的挑戰……為何二十世紀一開始,人類似乎以醒覺之姿重新看待這個世界?如果用日本的岡田斗司夫的話(「視覺進化的人種」),就十分貼切……ps‧至於岡田斗司夫的話語,日後會再說明。

不需任何說明,坦率且直白地大哭!引自:https://fbcdn-sphotos-h-a.akamaihd.net/hphotos-ak-prn1/164228_519384321455596_811731687_n.jpg
 這是個天才的時代?畢卡索、達利等畫家,真是亮啊~有一天,藝術史家會告訴我們「人類為何感到『要重新看我們所看到的一切』呢?」……

寫這一篇時很悶,連覺得「自己有點成長」的感受,也是很悶啊~下次要找機會談米羅等人,因為他們告訴大家:眼睛很神奇,和腦袋一起運作,很可能就不是神奇,而是奇蹟!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