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5月29日 星期三

歧出或岔出!?照片發明之後,產生的趣味?照片仿圖後,有東西流失了?(但好像也有東西悄然冒出?)……



現在可能連國小生都會玩這個梗,有人是腳踩雲朵,但踏風扇或許更容易飛!
當有些「名人」介紹「看的可能性」之後,被看懂了……於是乎很多人倒是玩得不亦樂呼?……就像,當電影剛發明,人在半空飛躍的「特技或特效」,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,而今,小學生都會這樣地玩著……

ps‧突然想到鄉民常說的:「有圖有真相」,相片做為「證據」的一些觀點……在今天,視覺已經極度疲乏之下,還有「真相」或「足堪證據」的東西嗎?(看看大學學生們對於影像的變造能力……未來,新的「檢查證據」的手法會以什麼方式存在呢?)……有人說,當擬相成為真相時,那麼擬相的擬相產生……檢查真相的方法就是「還原為擬相」,那就是「真」了嗎?(這一段就當是胡言亂語吧~不過用這種角度「看『新聞報導』」時,好像還有那麼一點道理?)……

用照片玩錯視
http://ilusionesopticas.org/el-tamano-si-importa/ 
http://www.planetacurioso.com/categoria/ocio-diversion/ilusion-optica/page/8/

http://www.moillusions.com/page/2 (用物件併上錯視產生的作品,而非「攝影作品」)

http://eddieyuen.weebly.com/1/category/op/1.html

平靜的浪,海邊有一神燈的壺嘴召喚出長女神……

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9%94%99%E8%A7%86
http://theselvedgeyard.wordpress.com/2013/04/17/tales-of-salvador-dalis-demon-bride-for-lust-of-money-and-men/

達利先生曾說許多前輩影響他甚巨,據說Giuseppe Arcimboldo就是其中之一……當然,達利先生最擅長的並不只有單純的錯視圖,而是關於夢境般象徵性的繪畫作品再加上錯視,產生更多「耐人尋味」的深度(有人歸類為「超現實主義畫派」)……


左圖是對著棒球飛來的拳擊手,右圖則是對遠方太陽發誓「我不要貧窮」的拳擊手


圖地反轉,錯視的一種,不同的是「它們共享了邊界(輪廓線),各自划出自己的領域,成就了自己的長相(圖形)」;有人說畫中畫(圖中圖),不同於迷失於圖中(視覺迴圈)的錯視,像是埃舍爾;或純粹挑戰眼睛的、看起來彷彿會動的圖(歐普藝術做的那種)……其實重要的不是眼睛可以同時看到什麼,應該要注意的是「眼睛如何保有這種轉換能力並『一直看下去』」……文本或脈胳所形成的「綜合意向」(或叫整體意象)或許也是這種圖背後想要傳達的吧~


引自:http://www.opticalillusioncollection.com/2012/01/slave-market-with-disappearing-bust-of.html

★嗯~必須承認:愈說愈長、愈拉愈多,卻不見鮮明的主題,到底在幹嘛呢?或許「理解本身也是要經歷重重的『文字遊戲』,像是雙關語之類的」,最後才能「把握」住某種「成見」(有可能是作者想要表達的、也有可能是觀者幫作者完成的「詮釋」?)……

★最近決定要放輕鬆點,就依自己腦袋行進的速度來繼續談它,或許比較自然些(坦白說,講到此有點亂了,但奇怪的是「好像有維根斯坦說的『那條線』哦~」)……

那,下次再說說吧~不管是立體派或是Arcimboldo或是……

2013年5月22日 星期三

看看看,怎麼看,比較像是看?看……要看什麼!(下)

視覺上的遊戲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?……人,突然發現「原來也可以這樣『看』啊~」,可能從那天開始,就這樣玩了下去……(過陣子會談談文藝復興時期的偉大畫家)……

這類的圖,最好是上下能「視」出「相對反或相關連」,甚至是產生更多的「視」圖!
 
http://www.kuniyoshiproject.com/index.htm 歌川國芳計畫(很多圖可以從裡面看到)

http://www.kuniyoshiproject.com/Faces%20That%20Can%20Be%20Inverted.htm

以前曾看過這種圖,也試過「其中的遊戲規則」,沒想到它在浮世繪中是個特色!

其中不管是上下絵還是兩面相,即,joge-e (two-way pictures) or as ue-shita-e (upside-down faces);都可以看到「視覺在流動中產生的或發生的『新圖像』或非原本看到的『另一圖像』等等」(這種心理學討論不少,但我們的重點不在印證它),而且它還植基在「當時發生的脈胳中」(因某種情境,把同一圖形想成或「看」成另一圖形);……想起以前的事:兒時在三合院住時,房間與廁所很遙遠,有開燈時也是「五足光」(傳統鎢絲小黃燈炮5W)的亮度,而且「它」在走廊,所以,從床望向門口不僅是逆光(有時是純夜光,像是月圓時)而且十分昏暗。有一次,晚上想上廁所,突然看到門口有像是人的逆光物,而不敢去……第二天,發現:它只是一檯電風扇……

http://pinktentacle.com/2008/04/kage-e-shadow-pictures/  看這個網頁來想像上述的遭遇吧~



在日本的浮世繪中,「歌川」一家是很有代表性的,特別是歌川國芳與其子弟;依照歌川芳藤的繪法,仿畫一張名為「漁人、拳擊手」(這種表現手法在二十世紀是常見的),以向這些浮世繪的畫師們致上敬意。
http://dadalifestyle.blogspot.tw/2011/07/blog-post_11.html  (對錯視的「科學『解釋』」) 與圖樣

http://translate.google.com.tw/translate?hl=zh-TW&sl=en&u=http://www.behance.net/gallery/comutador-de-careta/5466975&prev=/search%3Fhl%3Dzh-TW%26biw%3D1184%26bih%3D531%26tbs%3Dsbi:AMhZZis_1A4NnlvQN4L9hf6SrGEbdTFr_1qWv22v3G8O0uw16dCp38C-b_1j3B0JE-Vc6EFZL2Wqx9YPS4NoWYk16MmqXVPyVIZ8lgJk0PSHulF0jKIEe72-Tk6nqCZFbsYm0nyMJ-6KDFjW-32fshoG_1QXBK90AuVTx5Wuzf-yVabKxwCPD-6CDOj1xH9KI5BWmLloWZBKOBPG7mdr2r0bgKpaTAqnLZE04g&sa=X&ei=6cWJUaSTHMSIkQX1wICYDg&ved=0CC8Q7gEwAA  將兩面相實物或實體化

http://kiritz.jp/2012/08/utagawa-yoshifuji/

http://www.linkfactory.jp/contents13_nekopuzzle.html

http://blogs.yahoo.co.jp/sakura_sakura_sakura444/27921991.html

http://4travel.jp/domestic/area/kanto/tokyo/tokyo/marunouchi/travelogue/10516366/

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Joge-e 


http://misdirection.oops.jp/illusions/

http://www.dysonology.com/2008/04/joge-e-two-way-pictures.html

★總覺得自己實在是很囉嗦,為何不能「『圖簡意駭』」呢?想想,或許,理解得不夠深入所致……下次將對照達利等人的作品,來談談「圖地反轉」與這兩篇裡的東西……但願能快點結束這部份的說明,並轉向到另一個地方(但不知是否會有趣),而不要一直停在這裡……以下這張圖,希望能做為「此話題的總結」……啊~但願……

除了兔鴨之外,這圖(鵜鴣或羚羊)也十分有名,它不僅是單一圖的「幾種『看法』」而已,而是它所構成的圖「怎麼去看」,當「群」進入視線時,一定更複雜(例如:從「哪』『看』『起」」)~對吧~圖片引自  http://www.loyno.edu/~folse/Hanson.html
★那下週再見啦~

2013年5月14日 星期二

看看看,怎麼看,比較像是看?看……要看什麼!(上)

作者最厲害的不是只有圖上下皆可看,連故事前後情結也是……

這位作者很有趣哦~若想看更多,請參考:

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Gustave_Verbeek
http://www.tricks-and-illusions.com/2007/10/gustave-verbeeks-inverted-illustration.html

http://blog.creaders.net/ebola/user_blog_diary.php?did=19401 除了有作者的圖之外,也有很多錯視圖。




http://www.designboom.com/history/inversionimages.html上下都可以看;

這是什麼時候興起的一種看法?好像很多地方都有這種「玩法」。讓人想到「橫看成嶺側成峰,遠近高低各不同」這類的「多視角的賞玩方式」,格式塔或完形心理學裡有一些說明(不管你是否認同);這種視覺的遊走」與「想像的轉換」,是個重要的機制,讓圖像與文字(像是一語雙關或一語多關)出現許多「耐人尋味」的樂趣;




http://cyberreading.pixnet.net/blog/post/24109536-%E7%9C%BC%E8%A6%8B%E7%82%BA%E7%9C%9F%EF%BC%9F%E9%82%A3%E5%8F%AF%E4%B8%8D%E4%B8%80%E5%AE%9A%EF%BC%81%E2%80%94%E6%9C%89%E8%B6%A3%E7%9A%84%E9%8C%AF%E8%A6%96%E5%9C%96%E5%BD%A2%E2%80%A7

http://www.7headlines.com/article/show/213107822  有建議的「看法」

http://cutelips.pixnet.net/album/photo/167646269-%E5%A4%9A%E7%BE%A9%E5%9C%96 日本幻視3D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feature=player_embedded&v=a91eiu_eer4 魯賓之杯(Rubin vase)的真人演出……不過,片尾要注意看才行。

★下次來看看日本浮世繪中這部份相關的圖;這兩三週的內容可能有點亂,這意謂著「它」實在有點「複雜」……

2013年5月8日 星期三

鴨遊?兔跳?懸置的兩邊?


小學時上學,常經過一家商店,其花紋如下↓……再下方是走過的示意圖(只是示意圖)……
當時踩在上面,仔細看著地板……不可思議……竟然會動

影子部份是強加的,「示意用」,當時是騎樓下的地板。

長大後看了書,發現不只是這樣……

這也是示意圖,協助眼睛可以接近腦袋要看到的部份……

看出不一樣的人不少,但會說一套的卻不多見,像是太陽的東升西降



請參考:

http://www.japanstyle.info/12/entry11757.html  根據示意,從攝影中找出的部份

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Joseph_Jastrow 維基介紹

http://mathworld.wolfram.com/Rabbit-DuckIllusion.html 另一網站介紹

http://www.google.com.tw/imgres?um=1&client=firefox-a&sa=N&rls=org.mozilla:zh-TW:official&hl=zh-TW&tbm=isch&tbnid=zx_0ni5nLBE49M:&imgrefurl=http://halohalobingbing.tumblr.com/&docid=W1aY0Ihh0_KZFM&imgurl=http://24.media.tumblr.com/tumblr_la55t1Rd3X1qzpwi0o1_r1_500.jpg&w=492&h=700&ei=KrKDUfSMCce5lAWQi4CQDg&zoom=1&ved=1t:3588,r:26,s:0,i:166&iact=rc&dur=398&page=2&tbnh=195&tbnw=137&start=14&ndsp=20&tx=71&ty=74&biw=1184&bih=531 根據示意,從「實物組合」中找出的部份


以下是思索過程中,腦袋檢視「眼睛所看的」的過程……


★關於大可言若可,大概最近不會談,因為要先把「怎麼『看』」的個人意見表達後再說。

那~下次再說囉~從這張「鳥叼人」說起吧~

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2HKIplgzi54 擷圖↓……看!這張圖!

2013年5月1日 星期三

壹叁年叁入老叄的参差之緒

突出?

侵入?

抓取?

 ps‧喜歡的字,沒想到其淵之源是如此……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↓天與三之合,是飛天呢?還是知命之年? 或許叫「參天」是更為「適當」的~
右邊框內最左邊是晚期金文,中間是早期金文;最右邊是依其形與義,直接拼接而成,最左邊是「參」最新畫的


請叁考:

http://www.vividict.com/wordinfo.aspx?id=1500
http://chardb.iis.sinica.edu.tw/meancompare/53c3/53c4
這是「參天」的視覺形象化,但腦中想的卻是歌雅的「巨人」;

 ★終於結束了,那,下次見了~有空要說說「參的朋友──大可言若可,這個人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