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5月3日 星期日

2015-5-3-如果「宇宙大覺者」畫成(連環)漫畫?或寫成草書,看起來會「像」什麼?……


http://laoshanyinshi.blog.163.com/blog/static/4683905620109952124950/

http://www.ncl.edu.tw/upload/P0990118001/cats/98-1-3%E8%94%A1%E7%9B%9B%E7%90%A6P55-92.pdf
http://www.28lu.com/sh/173050538_4.html


http://www.qagoma.qld.gov.au/cinematheque/past_programs/2012/apt7_cinema/mountains_and_waters_chinese_animation_since_the_1930s/cult_hong_kong_from_buddhas_palm_to_mcdull
其實從應該比永樂宮壁畫更早,把一種眼睛看不到的「氣氛」畫成「視覺上可理解的『圖形』」,就是畫師們(表達者)努力想弄出來的「效果」……像是上帝或佛祖的光芒,就是最好的例子(後來,習於漫畫中出現的「效果線與狀聲字」,差不多就是那樣 http://www.damanwoo.com/node/64339)。

看過一些漫畫教學書、也看過談論漫畫的中譯文,不過,都是在網路沒有興起之前、出版品十分有限的年代……那個時代盛行一種論點:漫畫就是紙上電影!……




以上都同引:http://ir.lib.ntnu.edu.tw/retrieve/47529/metadata_02_07_s_05_0014.pdf

PS‧請注意這篇論文中的「漫畫研究」,不如說是「台灣漫畫發展史」的說明;

但漫畫會被視為「紙上電影」,是後來的事;但絕不在全球化流通前發生!所以,從永樂宮壁畫的表現手法,會被東方(中國和台灣)一直沿用到上個世紀二十年代,是可以理解的……再舉個例子:很多人都說看不懂中國藝術,特別是山水畫、書法;為什麼呢?這其中有些和「理解漫畫、漫畫研究」是有類似之處~(PS‧像是怎麼去思考書法中的「驚蛇入草」呢?http://www.litphil.sinica.edu.tw/home/publish/PDF/newsletter/95/95-145-174.pdf  余玩古人書旨云,有自蛇鬥若舞劍器,若擔夫爭道而得者,初不甚解,及觀雷太簡云,聽江聲而筆法進,然後知向所云蛇鬥等,非點畫字形,乃是運筆。知此則「孤篷自振,驚沙坐飛」、「飛鳥出林,驚蛇入草」可一以貫之而無疑矣!)

http://blog.udn.com/cxytw/3211720

2015年5月1日 星期五

2015-5-1從背單字開始,繼而試著想「內在情緒外顯化」,到用自己的話說一遍(想起攻殼機動隊的那些話)……


Ghost.in.the.Shell.1995.720p.BDRip.x264.DTS-THORA+Ghost.in.the.Shell.1995.720p.BDRip.x264.DTS-THORA.srt
http://biasonica.blogspot.tw/2007/08/scott-matthew-lithium-flower.html

http://ent.sina.com.cn/e/2005-01-13/1748629936.html

「背單字」時期(作者私藏)


「練習說話」時期(作者私藏)


「用自己的話,試著說說」時期(作者私藏)

漫畫能談嗎?要怎麼去談呢?這好像說「漫畫能研究嗎?要怎麼研究呢?」……兩年了,有什麼心情呢?……只有數字的累積令人感到神奇之外,似乎只有「了無新意」、或是「再也說不出話了」的感覺……

tlf-innocence.ssa(這部片,含第一集,在網路「相見」,真是有趣~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