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6月3日 星期二

通俗畫與漫畫之間(做為記錄的想像畫)……


漫畫取代「通俗畫」,是自然的發展過程,因為必須在短時間內,讓人印象深刻……

據說,中共與國民黨政府在大陸對決時,有一說是:部份原因敗給了「漫畫(或通俗畫)」與「順口溜」,因為大陸有不少是文盲的「革命者」……

http://www.mh.sinica.edu.tw/PGPhotoOfTheDay_Detail.aspx?tmid=10&mid=71&htmContentID=410 清代年畫中的石達開

http://www.newnews.ca/?action-viewnews-itemid-102224 民国初年知识分子边缘化历程(图)

http://photo.takungpao.com.hk/history/2013-08/1332979_7.html  (上標語看中國:中共變革運動的符號)

http://big5.gmw.cn/g2b/history.gmw.cn/2010-09/15/content_1254427.htm 豐子愷漫畫 



《啟蒙與批判》,國家圖書館出版社,2012年9月

同上引

同上引


《製作福爾摩沙》,如果出版社,2006年10月


乍看之下,上圖的關公與張飛,是典型的通俗畫。這類型的圖,在以前,是為宣揚佛教而有的圖;但在西方人眼中更像是記錄……但也有很多他(她)們不了解的地方,像是:中文字;而且「那種龍」,很快就會被所屬文化的人了解「這是外來者的圖」……

ps‧(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520167090101dl2r.html) 24節氣的通俗畫
 
ps‧ http://www.lyu.org.tw/org/dh_003.htm  法華經變


以上選用比較能在目前被我們欣賞的圖 (因為,這類型的「畫報」,表現形式上看起來較像是通俗畫;但或許有些「屬於漫畫的表現性」與「我們目前視覺上可理解的共通性」);

圖,進入生活,與想像開始互動;慢慢誕生出:超越了各地的特色(即,當地的「看」法),人的眼睛在慢慢地聚焦中……所以,line快速地走紅;而且,初音也漸被人所能體會(最早一次看到,是涼宮舞的風行)……